安徽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工作报告
黄 家 海
(2008年1月5日)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我受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2007年工作报告,请审议。
2007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这一年里,我们安徽省社会学会的各项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正确方向,以课题为龙头,推动学会的学术建设
学术建设是学会赖以存在和发展基础和前提,是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省社会学会坚持以课题为龙头,在推动学会的学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2006年,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学会拟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研究”这一应用研究课题。经过充分论证和多方努力,该课题获得了省财政厅的项目资助,并于2006年10月成功入选省科技厅安徽省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在2006年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2007年5月,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适当调整课题的研究方向,对子课题进行了具体分工,确定了各子课题的项目责任人,并对课题的完成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经过课题组成员近6个月的艰苦努力,该课题已于2007年11月正式完成,并向省科技厅提出结项申请。
这一软科学项目的调研过程有力地推动了学会的学术建设,课题的多项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其中,王开玉、吴丹两同志撰写的《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上、下)在国家级刊物《中国社科院院报》上发表、《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在省社科院《资政》2007年第14期发表后,2007年4月3日《新华社每日电讯》作了题为《民工潮冲散四世同堂》的长篇报道。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除了2006年省领导田维谦、赵培根先后对社会学会的调研报告作了批示以外,2007年4月27日,省政协副主席战秋萍又对我们的子课题《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一文作了大段批示,指出“本文就我国当前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家庭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社会现象进行了描述。着重分析了婚姻家庭关系变化中的留守儿童家庭、留守女家庭、留守老人家庭、‘迁移性婚姻’家庭中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并从构建和谐家庭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性建议,这些建议重点围绕从多元化的家庭外在模式中寻求和谐家庭统一的内在品质,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构建新型的家庭关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安徽省社会学会参与的国家重点课题《全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落儿岭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已完成了全部调研工作,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初稿,准备编辑出版。
3、2007年初,由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批示立项的《省会经济圈调研》课题由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和合肥市政协承担,我会王开玉副会长任课题组副组长。该项目在调研基础上,撰写编辑了《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2007年9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王开玉研究员任该书执行主编。
4、我会广大会员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积极开展对策性研究。学会副会长、省委副秘书长刘奇同志的“公器倾斜难以为重”的调研报告,在中央媒体引起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批转李长春同志,提出要加强对报告中所提出问题的研究。学会副会长、安师大副校长朱士群同志的论文“社会管理创新与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省社科界2007年学术年会上作了发言,赢得了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学会副秘书长、青年社会学工作者方金友同志2007年在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和中国社科院院报上分别发表了《中产阶级的演变及社会功能》和《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二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他的另一篇论文《安徽省企业社会责任的建构》被收入《资政》2007年23期上,省政协副主席赵培根对该文作了批示。
上面这些成果只是我们社会学会在2007年推动学术建设方面取得成就的部分代表,我们将在广泛统计的基础上,适时向大家公布省社会学会会员2007年科研成果的详细信息。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安徽省社会学会的学术建设上了新台阶,它进一步扩大了省社会学会在安徽省社科界的学术影响,为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省社会学会打造成我省社科界的强势学会、品牌学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会的对外宣传和交流,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
加强学会的对外宣传和交流,扩大学会的社会影响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做得不够,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上,大家也提到了这一点。为此,在2007年的学会工作中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加强。
1、一月份,我们邀请全国社会学会秘书长谢寿光教授专程来我会作了题为《中国社会学的承担》的学术报告。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中国社会学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了深刻的阐述,对于振奋我省社会学界的精神,激励大家为迎接我国社会学建设的春天而努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
2、2007年3月29日,省社联在九狮苑宾馆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布置任务。我会三位同志参加了会议。根据省社联的安排,我会会长黄家海同志代表安徽省社会学会作了大会发言,题目是:“着眼发展,不断创新,积极开展学会工作”,介绍了省社会学会自2005年6月换届以来,在省社科联、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指导下,开展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我们的发言受到省社联和兄弟学会的好评。
3、2007年8月中旬,我会黄家海、王开玉、蔡宪同志参加了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社会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和兄弟省市的社会学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上,会长黄家海同志还主持了“和谐社会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
4、2007年10月,会长黄家海、副会长钟玉海两同志参加了省社科联举办的“省社科界学习十七大精神理论座谈会”,并在会上分别作了学习发言。11月,会长黄家海、副会长朱士群两同志作为省委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分别在淮北、蚌埠等地作了十七大精神宣讲,为我省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1月,副会长王开玉同志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民间组织论坛大会,并担任大会主任评委。
5、2007年,我们还和中国社会学会合作,在中国社会学年鉴上介绍了我省社会学会的组织活动情况。学会秘书处积极参加省社联召开的通讯员会议和秘书长培训班,及时反映学会的工作情况,省社联《社联通讯》先后三次报道了我会的工作信息。
三、加强学会的基础建设,为学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学会工作要驶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必须有充分的基础建设作保障。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去年,我们主要做了三具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根据2006年学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决定,2007年5月26日我们在芜湖召开了省社会学城市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推选芜湖市委党校副校长刘光同志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华同志、市人大副主任程晓苏同志、市政协副主席万相改同志任名誉主席,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永生同志任顾问,组成了省社会学会城市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领导班子。目前,黄山市旅游专业委员会、霍山县农业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正在筹备之中。
2、加强秘书处建设。为了便于学会与会员之间及时交流信息,加强联系和沟通,2007年6月,我们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2000元建立了学会网站。学会秘书处注意加强与广大会员的联系和沟通,共寄发各类材料、信函320封,会刊《安徽社会学》发刊2期。
3、参与“优秀学会”评选活动。2007年,我们还积极响应省社科联的号召,参加了由省社科联开展的“优秀学会”组织评选活动。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省社会学会在过去一年里,在各位会长、秘书长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我们由于经费的限制,和基层会员的交流和联系较少,社会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还开展得不够,学会的自身建设 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面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决心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加强学会建设和学术研究,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努力把我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