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15日,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三届五次理事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在安徽省委党校召开,省社会学学会三届的理事、常务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六项议程,分别为会长黄家海作2009年学会工作报告、秘书长蔡宪宣读2009年全国学术年会分论坛论文表彰决定、颁奖、聘请学会顾问、增补常务理事、理事的决定以及学术发言。
黄家海会长在学会工作报告中首先总结了2009年省社会学学会取得的主要成果,其中会长黄家海撰写的《艰辛的探索 卓越的贡献》、副会长刘奇撰写的《农村社会与三农建设趋向转型》两篇论文在安徽省社联庆祝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工作报告还介绍了省社会学学会在加强与中国社会学学会沟通、提高省社会学学会的影响等方面的努力及成效。省社会学学会05年换届以来,每年都积极参加中国社会学年会,连续三年承担年会分论坛并取得较高评价,特别是09年西安社会学年会,省社会学学会承担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的分论坛,获得年会论坛组织奖。学会工作报告最后指出,学会一直致力于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以会议制度的形式开展学会活动,并不断壮大学会力量。
会议休会期间,学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讨论了聘请学会顾问、增补常务理事和理事的提议,并且通过理事会的表决。会议决定聘请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为学会顾问,增补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钟金洪等为学会常务理事,增补安徽大学副教授杨雪云等为学会理事。
会议学术发言阶段共有17位与会代表在会议上介绍了自己的相关研究和学术观点,发言人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他们分别来自高校、社科院、党校、政府部门等相关研究单位,其中有研究员、教授、高校的普通教师,还有社会学的再读研究生。学术发言的主要内容涉及农村社会保障、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社会结构变迁、文化与社会建设、网络与青少年、企业改制和企业文化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问题探讨等。
随着民生工程的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被提到了新的议事日程,社会学界对该问题的探讨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方青的研究梳理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脉络,他指出农村社会保障经过1998年的历史性变革,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清晰,社会保障的原则、资金、受益人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省委党校李琼英老师分析了目前我省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和困境,指出目前我省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开始萌芽,她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其中涉及孝道、法律、新农保、实物换保险等因素。安徽省建工学院黄家豪博士提出了农村老人非物质福利问题,他认为,老人的非物质福利包括三个方面的需求,既尊重、情感和照顾需求,解决农村老人非物质福利要注重家庭和老人协会的作用,强调非物质福利的自我供给。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张成文的研究关注新农合道德风险的防范与规避,道德风险涉及到新农合的需求方、供给方、医疗机构、农民和地方政府及方面的风险。规避的措施主要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和医德建设。
在税费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为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合肥学院黄伟教授用罗尔斯的公共理性和个人理性的理论框架分析了目前村民自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村民自治注重解决农民内部矛盾,注重协商民主,村民自治要形成制度框架。省政府副秘书长、学会副会长刘奇提出,三农建设应以人为本,政策的制定应该针对全体人、多需的人、多代的人、具体的人。具体而言,要发展农村就要放活土地、放活领域、放活组织、放活金融。安徽大学副教授杨雪云研究的课题是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转型的理论预测与实践。她对税费改革前后的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的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取消农业税后,不少乡村的干部利益群体并未就此解体,相反,它依旧沿袭着与农业税取消前相类似的运作逻辑,并从不同方面对乡村治理产生影响。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方金友的研究梳理了建国60年来安徽省社会阶级阶层机构变迁,他把变迁历史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即1949-1956年,安徽省社会阶级阶层结构重建阶段;1957-1965年,安徽省社会二元身份结构确立阶段;1966-1977年,安徽省社会阶级阶层变迁的失范阶段;1978-1971年,安徽省社会阶级阶层变迁模式的转换阶段;1992年以来,安徽省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呈现出现代社会结构雏形。
经历了国企改革,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国有企业何去何从。安徽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王东生从一个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了江淮汽车的国企改革之路。提出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
在文化与社会建设方面,霍山县县委书记束学龙提出了以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建设的观点,并用霍山县社会建设的发展实践论证该观点。安徽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王文燕主张建设同一片蓝天下的中国文化。她认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文化冲突,统筹城乡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尊重传统文化,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市场参与,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随着网络对社会生活深入和广泛的影响,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陈群经过长时间参与式研究,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并分析了作为第三空间的网络,青少年的角色扮演对自我构建产生的影响。
会议由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开玉做了小结,他讲到,安徽省社会学会成立于1983年,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省级社会学会。但是,自1988年换届以后的17年中活动较少,2005年换届以后,在省社联和中国社会学会的指导支持下,由会长带头从抓研究品牌、研究学风着手,成为全国研究农村问题成果突出而受到普遍称赞的学会。我们要继续从学风、从品牌上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取得更多的成果。
会议最后,学会副会长王开玉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当前国内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他指出当前社会学的学术前沿问题主要是城市化和县域现代化问题,同时学术界还很关注学术研究的学风问题。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就是土地的问题,而城市化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式。关于县域现代化,他认为,县域搞不好,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关于学风问题,他指出需要注意两点,即一是要选对一个方向,注重实践,同时学术研究需要理论勇气,着眼于问题研究,着眼于解决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