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省社会学学会召开由朱维芳任编委会主任,黄家海、陆勤毅、刘长功、王开玉、蔡宪、范和生任编委会副主任,黄家海、王开玉、蔡宪担任主编的《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发布会,我省社会学界专家学者及省内多家新闻媒体近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会长、省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雷光鹏主持。
会长蔡宪代表学会及蓝皮书编委会介绍了该书编创的指导思想、研创过程及该书的主旨和特点。他强调指出,皮书是中国智库建设的重要平台。安徽蓝皮书是在中国蓝皮书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发展的关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蓝皮书,是一项内容质量高、学术水平强、热点透析深、发展内容广的安徽智库建设重大学术成果。《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是继《分析报告(2012—2013)》之后的年度系列报告第二本书。本书由总报告、改革创新篇、社会结构篇、社会组织篇、社会事业篇、社会生态篇、社会治理篇、社会养老篇和附录组成,全书36万字。该书分析了2014—2015年安徽社会建设相关领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索了安徽社会建设相关领域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模式,并通过趋势预测与对比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汇集了安徽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
蔡宪介绍了本书的特点:第一,突显创新创业基调。报告指出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全省经济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展示了较强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成为安徽的创新沃土。合肥的经济发展速度已进入或逼近全国“十强”,开始步入国家发展的“第一方阵”,合肥继“合肥速度”、“合肥力度”后又创造了“合肥高度”。第二,突显深化改革的最新经验。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在诸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三医联动”改革深入,公益性原则得到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形成新模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第三,突显趋势预测与分析。报告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后认为,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下行压力明显;社会结构持续优化,但社会建设领域改革面临诸多问题;我省的人口红利仍有,但负担加重;安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社会建设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教育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教育公平和优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之路影响全国,但养老服务改革尚不完善;社会组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未能发挥应有功能;城镇化率有了大的提升,但区域差异大。第四,突显应用对策性研究。该书注重应用对策性研究,特别是对如何加快我省社会建设给出了逻辑清晰的解答。如: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单项试点为推手,从体制、机制、立法、投入、信息化等方面全面推进省级统筹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在巩固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医改试点,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工业反哺力度;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差异化竞争发展;深化社区改革,完善基层治理结构;推进户籍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注重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从制度层面提升文明程度;降低创业成本,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主编、名誉会长、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黄家海结合学会建设作了重要讲话。他认为:1、长期以来,学会十分注重学会建设,先后创建和形成了分论坛、蓝皮书两大学术平台。到目前为止,学会已成功举办10个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安徽分论坛,成为安徽社会学会的一个学术品牌。今天,继2013年出版《分析报告2012—2013》之后,我们又出版了《分析报告2014—2015》,这是学会广大专家学者长期努力、团结合作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学会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指导和支持的结果。2、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老师生前与我会互动频繁,作为中国社会学的一面旗帜,他对我们的学会建设和学术发展帮助很大,我们不能忘怀。3、目前学会正在申报省科技厅软科学重大课题——《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实证研究》,陈树隆副省长早前已有批示,希望在座的专家学者能给予支持,继续为蓝皮书的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在转入自由讨论阶段,先后有8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
学会顾问、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原总编钟玉海教授认为:1、《蓝皮书》的出版发行意义重大,对推动安徽社会建设发挥了理论和实践的引领作用。2、当前如何发挥蓝皮书在该领域的话语权作用是需要考虑的内容。3、安徽蓝皮书的研创,不同序列的内容分工应有所侧重,如安徽大学由陈桦担任主编、范和生、王开玉担任副主编的《安徽经济社会蓝皮书》侧重宏观分析,而我们的《分析报告2014—2015》更微观一些,更要求在安徽实践的基础上的具体分析。
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安徽三联学院办公室主任操晓峰说:三联学院参与了本书的编撰工作。作为我省第一所民办高校,我院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书稿《从安徽三联学院看安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与成就》客观的反映了当前安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现实。
理事、省儿童医院办公室干事马宏宇参加了该书编创的全过程。会上,他深情的说,本书的出版发行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尤其是三位主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包括从谋划到出版,无论是经费统筹,还是编稿校审。为保证出书质量,每篇文章我们都根据出版社的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作者,不断进行加工修改。书稿送交北京后,王开玉老师多次与出版社电话沟通,经三次校验终于出版面世。
常务理事、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树新认为:1、蓝皮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汇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为政府提供参考,具有决策咨询的意义。2、皮书研创标准高、要求严,对比《分析报告2012—2013》,这一本书的质量更好、水平更高。
理事、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原副主任乔爱书认为,对比前后两本《社会建设蓝皮书》,建议可从安徽的社会特色和文化特色两个方面进行拓展,蓝皮书要体现安徽的文化特色,抓住宏观特点的同时将主体和事件具体的描述相结合,进而展示安徽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
理事、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负责人张彪认为:1、《分析报告2014—2015》作为沉甸甸的学术成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咨询参考。2、该书的出版可以看出老领导、老专家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利用皮书这一平台将专家学者联系起来,这个方法值得社科界学习借鉴。
省社科联办公室主任韩修良认为:1、以社科工作者的角度,我对省社会学学会的工作感到敬佩,省社会学学会是安徽学会建设的一面旗帜,获得过全国优秀学会的称号。2、从皮书的角度而言,该书汇集的28篇文章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奉献。3、建议学会以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意见》和五大发展理念为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以新型智库建设推进学会转型,是学会工作需要创新的重点。4、学会可成立皮书研究中心,凝聚现有团队,吸收更多成员,拓展社会建设领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理事、省社科联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顾辉认为:1、《蓝皮书》的学术性可以弱化,多用图表和第一手资料夯实研究内容。2、经过多年的研究,社会建设内容的讨论逐渐形成共识,可以对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研究。
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周艳结合本人起草总报告的体会认为:1、王开玉老师对皮书很有研究,自己在撰写总报告的文章时,经常会与王老师交流,确定研究报告的观点和角度。2、中国蓝皮书安徽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值得我们珍惜和爱护。
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殷民娥认为,参加蓝皮书的研创过程,自己更多的是学习和提高。作为个人来说今后要继续努力,为下一本蓝皮书早谋划做准备。
省委党校科研处对于本次发布会很重视,特派科研处副处长刘军参加会议莅临指导。刘军认为,1、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隆重推出《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该书对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均有研究,汇集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必将推动安徽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3、科研处积极支持学会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对优秀研究成果按学校有关规定将给予资助和奖励,努力为学会做好保障工作。
主编、名誉会长王开玉研究员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认为:1、皮书项目是国家创新工程,也是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重点图书项目。皮书的评选是经中国社科院院务委员会核定的。2、皮书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话语权问题。要通过皮书让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扩大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3、《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的研创和出版,离不开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支持,离不开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和广大专家学者的参与。4、该书出版后的前期宣传工作很好,《合肥晚报》以两整版的篇幅给予了报道,谢寿光社长两次来电表示祝贺,并称赞“很好”。5、我会申报的省软科学重大课题《合芜蚌自主创新蓝皮书》即将启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给予支持。
参加发布会的人员还有副会长赵以宝、秘书长方金友、副秘书长丁毅、副秘书长孙永珊、理事胡文静、会员范海洲及部分高校的社会学专业学生。《安徽党校报》、《经济日报》、合肥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会议。
秘书处
201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