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宪会长在第十八次全国皮书年会分论坛上的发言
感谢大会给我的发言机会。
我们是安徽省社会学学会,作为一个地方省级学会,在皮书研创大军中只是一个很小的团队。学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与体制内皮书研创团队相比,我们缺少资源的优势。多年来,在谢寿光社长的指导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同仁的帮助下,我们积极参与,努力作为。
目前,我会编撰或参与编撰出版的皮书共有3个系列: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经济蓝皮书,共十余本。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及我们安徽社会学界的领军人物,我们学会的名誉会长,被谢寿光社长称之为安徽皮书第一人的王开玉老师。去年的郑州会议,他还以满腔的激情活跃在大会上,不料因积劳成疾,他于当年9月17日突然离开了我们。先生的一生,平易谦逊,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品德高尚,堪称同仁的楷模。昨天,王开玉老师被大会授予“皮书专业化20年特别致敬人物”。
王开玉老师很早就认识到:蓝皮书就是学者最好的平台,要发扬决策咨询、引导媒体的作用。基于对皮书的深刻认识,王开玉老师以其毕生的精力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并始终与媒体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总是能把自身的研究成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传达给媒体,同时又能对社会现实给予理性的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可以说,通过皮书,王开玉老师作为社会学学者所具备的现实担当与宽和智慧又作了一次很好的诠释。在王开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皮书建设始终把握皮书研创的规律,努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不断做出特色。我们的体会是:
一、关注大局,做有影响力的课题
历史上,安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借助皮书这一智库平台,影响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学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2006年,谢寿光社长受邀来到合肥,王开玉老师与谢社长共同策划了合肥省会经济圈皮书方案,立即得到省市领导的支持。在安徽省社科院、合肥市政协、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机构的共同支持下,《中国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六安、巢湖发展报告》与2007年出版。这是安徽第一本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的蓝皮书,也是全国第一本以省会经济圈为主题的蓝皮书。以此为发端,安徽蓝皮书首次跻身全国蓝皮书出版行列。该书中提出的“积极构建省会经济圈,合力打造崛起增长极”等建言,直接影响了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布局,也就是后来经国务院批准的撤销省辖市——巢湖市,将原大巢湖市一分为三,将庐江县、县级小巢湖市及整个巢湖水域全部并入合肥,有力地推动了合肥经济圈建设。在该书的总报告中,王开玉老师还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省长专门作出批示,并在当年全国“两会”上作了交流。2009年,第二本《省会经济圈蓝皮书——合肥、六安、巢湖、淮南及桐城发展报告》出炉,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合肥模式”、“合肥速度”成为中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亮点之一,不断崛起的“合肥力度”,为合肥都市圈成长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出谋划策。“合肥力度”的提出,受到国内外的肯定和好评。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中文网发布一份名为《2012全球都市圈监测:减速、复苏与相互依存》的报告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2年度《全球都市圈监测报告》,正式将合肥“圈”入全球300个都市圈经济体版图。目前,合肥经济总量已达6274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由中下游跃升“十强”。
二、关注现实,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2008年10月,我省省委省政府作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此举标志着安徽力图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试验区进入国家推进层面。201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明确要求,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肥市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贴近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在多年跟踪研究的基础上,于去年6月启动了《安徽经济蓝皮书——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研究报告》项目。该书以安徽省第一个自主创新“国字号”示范区招牌为研究对象,着力揭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的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产业创新引领区、大众创业生态区的一般规律和新鲜经验。目前,合肥已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平台。
三、关注学术研究,带动学会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会,作为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我们在学会工作中,从自身学术特点出发,以皮书研创为平台,带动学会业务建设。
2013年,我会出版了由黄家海、王开玉主编的《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2-2013》。新华社第一时间作了报道,称之为“这是继陆学艺先生主编的《2011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后我国省级第一本关于社会建设的蓝皮书”。该书从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生态文化、社会保障、社会结构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安徽社会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不仅概括总结了安徽社会建设的现状与成果,也展示了安徽社会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和新鲜经验。比如:安徽社会管理在乡村、试点市县建立群众工作部,和信访办合署办公;建立社会评估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好人的“安徽现象”;医疗改革的“安徽模式”等。
2015年,我会又出版了《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分析报告(2014-2015)》。该书分析了2014-2015年安徽社会建设相关领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并通过预测和分析对比,提出安徽社会建设带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供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每一本皮书的编撰,都凝聚了一大批专业学者共同参与,在皮书的研创过程中,组织起来的力量有效的推动了我会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与普及,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扩大了我会的影响力。多年来,我会先后3次被安徽省社科联评为“先进社会组织”,2014年被全国社科联大会评为“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2017年8月4日于西宁